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时,我整个人都是懵的。那会儿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,更别提什么前后端分离、数据库优化了。但谁不是从菜鸟开始的呢?现在回头看,这段经历简直像打游戏通关,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"Boss"要攻克。
一、新手村的困惑
记得刚开始学HTML的时候,我对着那些尖括号标签发愣。"这玩意儿能变成网页?"当时连最简单的段落标签`
`都要反复确认三四遍才敢保存。最搞笑的是有次把`
CSS更是让人头大。明明照着教程写的样式,显示出来却像被门夹过一样。后来才知道原来选择器优先级这回事——这事儿给我的教训是:前端开发啊,有时候比后端还讲究细节。
二、JavaScript的魔法时刻
当我第一次用`document.getElementById()`让按钮变色时,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。那种"我掌控了网页"的成就感,现在想想还挺中二的。不过很快就被回调函数教做人了,层层嵌套的代码看得眼冒金星。
有个特别逗的例子:当时想做个简单的图片轮播,结果因为定时器没清除,切换速度越来越快,最后图片闪得跟迪厅灯球似的。同事路过时幽幽说了句:"你这网站...挺嗨啊?"
三、后端的深水区
转到后端开发才发现,前面那些都是开胃菜。第一次接触数据库时,我天真地以为SQL就是"SELECT * FROM"走天下。直到某次查询让服务器卡了十分钟——好家伙,原来没有索引的表就像没整理过的衣柜,找条裤子都得翻个底朝天。
会话管理也是个坑。早期做的登录系统,用户刷新页面就掉线。后来才知道要把session存在服务端,而不是傻乎乎地往cookie里塞用户密码(现在想起来都后怕)。
四、那些年踩过的性能坑
上线第一个项目时,首页加载要8秒。老板说这速度够泡碗面了,我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。排查发现首页居然加载了12个未压缩的JS文件,图片都是5MB的巨无霸。经过一番优化:
- 给图片瘦身到原来1/10 - 把CSS/JS打包压缩 - 上了CDN加速
最终硬是把加载时间压到1.5秒。这个经历让我明白:开发不仅要考虑功能实现,还得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体验。
五、持续学习的日常
技术更新快得跟手机换代似的。去年还在用jQuery,今年就要学Vue3的组合式API。有段时间特别焦虑,后来想通了:与其追着每个新框架跑,不如先把底层原理吃透。
最近在玩WebAssembly,发现用C++写前端逻辑居然能比JavaScript快5倍!虽然应用场景有限,但这种跨界融合特别有意思。你看,这行永远有新鲜事等着探索。
写在最后
回头看看自己写的第一个网站——满屏的默认字体,布局全靠空格撑,提交表单会刷新整个页面...虽然现在看简直惨不忍睹,但那就是成长的起点啊。
如果你也在学网站开发,记住两件事:一是别怕出错,我那些最深刻的经验都来自bug;二是保持好奇,这行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——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又会诞生什么神奇的技术。
(对了,最近在尝试用AI辅助写前端代码,效果意外地好...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。)